当前位置: 视线新闻网 -> 新闻快报

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梁文斌

新闻快报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4-08 10:05    阅读量:6504   会员投稿   

切磋琢磨展臻品 ,厚德载“玉”修匠心

——访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梁文斌

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梁文斌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早在千百年前的先秦时代,“玉”便作为经典意象,被《诗经》援引起兴。随之而起的玉雕艺术更是风靡整个华夏大地,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然而,在玉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真正能将德比于玉的匠人可谓是少之又少,爱玉痴玉的梁文斌便是其中之一。

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梁文斌

梁文斌在华南师范大学授课

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梁文斌

梁文斌进校园授玉石雕刻课

与玉结缘 行则将至

《说文解字》曰:“玉,石之美者。”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玉因其独有的“天然之灵气”而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价值,蕴含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彰显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反映出我国自古以来团结友爱的优良风尚……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物质载体的玉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世代华夏儿女的思想观念,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块耀眼的瑰宝。而由玉文化衍生出的“玉雕”艺术,便是用一双巧手将纯洁无瑕的原玉切磋修琢,使其成为才子佳人或腰间或腕上的钟爱之物,更成为展会里惊艳四座的工艺魁首。玉器之美,充溢古今而绵绵不绝。

谈起梁文斌与玉雕的因缘际会,时光便要回溯至上世纪80年代。在机缘巧合之下,梁文斌开始接触到了玉雕技艺,因此早在少年时,他便拜在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光烈老师门下学习玉雕技艺。那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梁文斌的生活并不优渥,然而出于对玉雕技艺如痴如醉的热爱和父母的鼎力支持,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学艺之路。

“玉不琢,不成器”,尽管求学之路遍布着汗水与艰辛,但梁文斌仍旧在玉雕的沃土上潜心学艺、勤勉刻苦,如痴如醉地汲取着大师的营养,幸而天资聪慧的他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下逐渐掌握了玉雕艺术的火候,为其将来成长为一代玉雕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三十载春秋风雨兼程,梁文斌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1988年,梁文斌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精湛的技艺从三百多人中脱颖而出,考入了广东省信宜象牙厂,从事牙雕工作。然而,伴随着1990年中国全面禁止象牙的商业性国际贸易,梁文斌转向了翡翠玉器雕刻行业,自此,他与玉雕的联系愈发亲密。1993年,梁文斌前往江苏省扬州市玉器厂,跟随当地玉雕大师韩雄老师学习玉雕技艺长达一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1995年,他跟随广东省玉石雕刻非遗传承人刘钜华老师拜师学艺,随后于1999年转至广东省佛山市平洲玉器街,自己一手创办了玉雕工作室,并教徒授艺至今。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青衿之志终其生,时至今日,梁文斌已然走过了三十余载春秋,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也陪伴着玉雕艺术一次次于绝地之处逢生。玉雕技艺于梁文斌,是初见乍惊欢、久处亦怦然的长情,更是十年磨一剑、百回攻一关的坚守,他怀揣着对玉雕技艺的赤诚之心,在一刀一刻中诠释着对玉雕的恭谦,他这份令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匠人情怀,于纷扰浮世中,岿然不动。

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梁文斌

《金婚》

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梁文斌

梁文斌的玉石篆刻

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梁文斌

《如意福袋》

君子比玉 玉汝于成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1990年从广东省信宜象牙厂转型后,梁文斌便遇到了人生中极其艰巨的困难之一。那时由于象牙厂的产品突然转型,其经济效益便随之受到了巨大打击,梁文斌等师傅的工资也受到了影响。因经济需要令梁文斌不得不寻求他路,也正是在此机遇下,他彻底走上了玉雕之路,在玉文化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探索不止。

海纳百川,壁立千仞。玉雕流派众多,然而梁文斌并不属于任何一个固定的雕刻流派,他会根据每块原玉的玉质开展精准雕刻,从而创作出栩栩如生、做工精致的作品,究其原因,在于他学习玉雕时的经历。在玉雕之路一往无前的过程中,梁文斌曾辗转多地的玉器市场,扬州、广州等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由于各地的玉雕风格和需求不同,梁文斌便博采众长,吸纳各家流派之精华,形成了他灵活多变的雕刻风格。

在梁文斌多年的精心雕刻下,他创作出了一大批深受市场和客户喜爱的玉雕艺术品,其创作的作品更是在各大艺术评比中屡屡摘得桂冠。2022年作品《路路亨通》在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国匠杯”评选活动中荣获银奖;2023年作品《知音》荣获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创杯”文创大赛金奖;2023年作品《龙腾四海》荣获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创杯”文创大赛最佳创意奖。在取得如此斐然成绩的背后,是梁文斌对于玉雕技艺的虔诚热爱,更是一颗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独特匠心。

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即古人常常以玉与自己的高尚品德相比,所以佩玉成为了君子的象征。玉文化流转千年、传承至今,其文化内涵却依旧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滋润着每一名中华儿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光照全世界。

除了精通玉文化,梁文斌大师在书法方面也颇有建树。他曾亲自前往并拜师于岭南印社社长李海老师,学习印艺篆刻,并跟随书法大家骆成鑫老师学习书法技艺,将君子如玉的品质顷刻间挥毫于纸间。

自开料至抛光,一块美玉的蜕变形成需要历经多道工序,可谓是真正地玉汝于成,而梁文斌大师君子比玉,以对玉雕艺术最纯粹的热爱对抗无声的孤独,耐住寂寞,沉淀心灵,做到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人生境界,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梁文斌

《顺风耳》

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梁文斌

《千里眼》

广东省玉石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梁文斌

《了然》

厚德载“玉 ” 不洗尘沙

传承是中华传统艺术永恒的母题,尤其在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玉雕市场鱼龙混杂,涌入了一大批机器制作而成的简易产品,它们抓住了消费者无法辨认真假的痛点,导致真正的手作玉雕技术被埋没。玉雕初学者的机会被断送,年轻人迫于生存压力,将这种需要长时间积淀磨炼才能变现为经济能力的传统手工玉雕工艺作为下下之选,玉雕行业的未来处境不容乐观。这残酷的现实就摆在眼前,令一腔热血的梁文斌感到揪心不已。

与纯手工雕刻相比,机器雕刻耗时更短、成本更低,但其所雕刻的精准度则远远不如手工雕刻,作品也缺乏其应有的灵性,其文化价值也随之降低。对此,梁文斌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纯手工雕刻,赋予玉雕产品以丰厚的文化内涵,使其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贡献力量,推动传统玉雕技艺的传承生生不息。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与时代内涵的结合更是当下玉雕行业守正创新的重要途径。梁文斌植根于传统文化,将其与时代新变化巧妙地融合,推陈出新,创造出既具古典文化韵味,又符合时代发展精神的玉雕作品,推动玉雕技艺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让玉雕技艺及其文化内涵历久弥新。

一门技艺的传承关键在于人,培养徒弟问题便是传承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为能够更好地教授徒弟,梁文斌亲手将自己三十年来掌握的玉雕技法编著成授徒教本图册,不可不谓是一片苦心。2020年9月和12月,梁文斌先后被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华南师范大学艺术产业研究中心聘请为兼职教师和兼职教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他倾囊相授,力争为玉雕行业培养出更多传承人,为玉雕行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

谈及未来的规划及梦想,梁文斌表示想要创作出更多受人民大众喜爱的玉雕作品,令更多人能对玉雕行业深入了解,并理解玉雕作品背后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玉文化就像一面镜子,照映着国人的精神世界,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风骨。我们坚信,在梁文斌大师的带领下,玉文化终成一池活水,任岁月波涛仍奔流不息!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25
ef6
669

友情链接